主要性状:
  幼苗叶鞘紫色,株型紧凑型。花药紫色,花丝紫色。果穗长锥型,穗轴白色,籽粒黄色、半马齿型。籽粒容重770克/升,粗蛋白含量9.09%,粗脂肪含量3.25%,粗淀粉含量76.34%。
| 
 区域  | 
 生育期(天)  | 
 株高(CM)  | 
 穗位(CM)  | 
 千粒重(G)  | 
 出籽率(%)  | 
| 
 黄淮海  | 
 103  | 
 259  | 
 99  | 
 357  | 
 
  | 
| 
 陕西  | 
 98.2  | 
 280  | 
 105  | 
 379  | 
 89  | 
| 
 安徽  | 
 101  | 
 246.5  | 
 91.5  | 
 370.8  | 
 84.7  | 
主要栽培措施:
  黄淮海中等肥力条件种植密度4500-5000株/亩;一般条件下种植密度4000-4500株/亩。陕西中等肥力土壤适宜密度4000株/亩,安徽高水肥及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-5000株/亩;一般土壤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是4000-4500株/亩。播种前施足底肥,占总量40%,喇叭口期追肥60%;苗期适当蹲苗,喇叭口期及吐丝散粉期如遇干旱及时灌溉。
适应性:
  2014-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试验,两年平均亩产697.4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.3%;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63.0千克,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.1%。
  陕西: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17.7公斤。
  安徽: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46.3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8.84%;2014年区域试验亩产618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7.57%;2015年生产试验亩产583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11.54%。
 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接种鉴定,抗腐霉茎腐病、小斑病,中抗镰孢穗腐病,感弯孢叶斑病、瘤黑粉病,高感粗缩病。
  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接种抗性鉴定,2014年抗小斑病(病级3级),抗南方锈病(病级3级),高感纹枯病(病指73),抗茎腐病(发病率10%)。
OFFICIAL ACCOUNTS
公众号
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
 ONLINE MESSAGE
联系方式